Details

什么是足底筋膜炎?

足底筋膜炎是足跟或足弓部位因足底筋膜长期受压或拉伸,出现慢性炎症或微小撕裂所引发的疼痛性疾病。多见于4060的中老年人。据统计,每10人中约有1人在一生中可能患上足底筋膜炎。


症状表现

患者通常会感到足跟或足弓下方疼痛,疼痛可能为钝痛尖锐性疼痛。症状常在以下情况下加重:
  • 久站或久行
  • 清晨起床/休息后迈出最初几步
  • 病因与风险因素

    足底筋膜因持续紧张受压,进而发生炎症或撕裂。虽然可无明显诱因发生,但以下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:
  • 扁平足或高足弓
  • 穿不合脚的鞋子
  • 足部骨骼排列不良
  • 肥胖
  • 小腿或足底的外伤
  • 长时间跑步、站立或步行
  • 如何诊断?

    足底筋膜炎通常通过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即可诊断。大多数患者无需影像学检查,但为了排除应力性骨折或骨刺,医生可能建议进行X光或MRI检查。

    治疗方法

    1. 保守治疗

    大多数患者经过以下保守治疗数月内即可康复:
  • 休息并减少跑跳及长时间站立
  • 冰敷疼痛处,每日3~4次,每次15分钟
  •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缓解疼痛与炎症
  • 使用矫形鞋垫分散足底压力
  • 使用夜间夹板,夜眠时伸展足底筋膜与小腿肌群
  • 对于肥胖患者,减重有助于减轻足跟压力
  • 物理疗法
    1. 小腿肌肉伸展
    2. 足底筋膜伸展
    3. 足踝灵活度训练
    4. 脚跟抬高训练
    5. 脚趾肌力训练
    6. 使用筋膜球、网球按摩足底
  • 2. 进一步治疗

    若保守治疗数月后无显著改善,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更具侵入性的治疗方法:
  • 类固醇注射
  • 冲击波疗法(ESWT)
  • 除非疼痛极甚其他治疗方法不奏效,医生通常不会考虑手术。


    中医观点与调理方法

    中医将足底筋膜炎归为痹症范畴,认为其多因肝肾亏虚、气血不足、筋脉失养所致。通过补益肝肾、强筋壮骨、活血止痛方法调理为主。

    常用中药方剂:

  • 济生肾气丸
  • 六味地黄汤
  • 具有滋补肝肾作用

    其他常用中药

  • 鸡血藤、当归、芍药(补血活血)
  • 香附、郁金(行气止痛)
  • 针灸推拿是中医调理足底筋膜炎的常用方法。两者所使用的穴位相似。

    1. 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,减轻疼痛与炎症。

    常用穴位包括:
  • 涌泉(在足底中部,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)
  • 承山(小腿后侧,腓肠肌肌腹下的尖角凹陷处)
  • 飞扬(昆仑穴直上7寸,腓骨后缘处)
  • 复溜(太溪直上2寸,跟腱的前方)
  • 太溪(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)
  • 照海(内踝尖下1寸的凹陷中)
  • 昆仑(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)
  • 跗阳(昆仑直上3寸,腓骨与跟腱之间)
  • 2. 推拿按摩

    通过手法刺激足底及相关经络,改善血液循环、舒筋止痛。

   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但可治的疾病。通过早期诊断、生活习惯调理综合治疗,包括西医的保守疗法和中医的辨证施治,绝大多数患者可康复。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接受治疗适当的足部护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