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济医院150多年的社会使命与历史长河

history01

1. 早期扮演宗乡会馆与商会等社会角色

1867年成立初期,同济医社不单是施医赠药的中医诊所,同时也是中国广帮南来新移民的联络站,在当时福帮移民集居,建于1841年的天福宫的附近。在填土之前,该处原本是新加坡海口。成立于1860年的福建会馆会所也附设于天福宫内。而广帮移民多居住在当时哇央街一带即同济医院附近。当年南来谋生的移民,多属贫无立锥之地的劳苦大众。在各宗乡会馆还没成立之前,同济医院就成了他们作为同乡互助,聚会和议事的地方。虽然早年医院的领导人以广东人为多,但他们还是推行多元民族的开明政策。这些领导以商界名流为主,在中华总商会还末成立之前,都是以同济医院来做为联络中心与开会场所。

2. 负起赈济救难的重任

清朝末年清廷无能又逢天灾连年,民不聊生。当时的同济医院与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省一脉相通,每逢天灾战祸发生时,都不遗余力的筹款赈灾。在新加坡也是如此,殖民地时代社会福利团体很少,每当灾难发生时,同济医院总是负起带头筹款救难的重任。

history02

3. 提高施医赠药的水平造福人群

1949年解放后的新中国与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两地人们来往不易。新加坡在1959年自治随后在1965年独立,社会发展日益建全,各类官办与民办的社会福利组织也越来越多。此时同济医院开始卸下赈济救难的工作,集中精力来改善与提高施医赠药的服务水平。1976年扩大组织启用现有的大厦,在质与量都提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供免费的中医中药服务。1989年先后成立各专科小组更深更广的把施医赠药推向另一高峰。

history03

4. 向培育中医的顶尖人才迈进

1980年由台湾聘请当地多位著名中医人才来新作一系列的医药讲座,那是整个百年树人培育中医人才的前奏曲。1983年成立同济医药研究学院,培育出来的优秀中医师大部份留下来为同济服务,这股中坚力量为同济自那时开始的20年里起了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影响。客观因素令同济医药研究学院停办。在停办后这段过度时期里,同济也不忘当初春风化雨的宏愿。1993年设立奖学金制度,1996年设立贷学金制度,让有志者前往中国著名学府攻读中医硕士与博士学位。2003年再接再励,注册成立一个独立的,全新的同济医药研究院,引进中国的顶尖中医教授开课,为本地中医师提供延续教育。除此也一步一脚印的进行一些科研工作。2006年与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合作,让该学院的生物医学和中医学双学位课程的学生到同济医院实习。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培育出新加坡的中医顶尖人才,相信这任重道远的大业将不会止于现在这一代。

5. 成立《同济基金》

为了同济未来的发展,为施医赠药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证;成立更完善、更透明的制度管理同济善款与储备金,第116届董事会在2017年决议,成立《同济基金》以及《同济基金》管理委员会和监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与监管基金。